支聯會愛甚麼國? 文:悠然

警方發通知書反對支聯會舉行六四遊行及集會,支聯會表示會上訴。
警方發通知書反對支聯會舉行六四遊行及集會,支聯會表示會上訴。

支聯會從成立之初打着的旗幟是「愛國民主」,這裏的「愛國」理所當然的是指愛中國,既是愛國,就應明白中國近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奮起抗爭,艱辛探索,為的是甚麼?為的是中華民族能從「危險的時候」走向復興。

從洋務運動到共和到三民主義,一次又一次地失敗,一次又一次地嘗試,直到1921年中共建黨,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中國才重回大一統,才續漸能做到五四運動口號的其中一個:外爭國權。然後,經70年發展,人民生活才大幅改善,這是一代一代中國人為之奮鬥才有的成果。

愛國,就應該支持國家走向富強,人民生活改善的嘗試,應該站在民族大義的立場,正常的態度是:成功時給予掌聲,失敗了喊聲加油。

但支聯會卻不是這樣,它一方面用「民主」取得居高臨下的道德高地,盡情地抺黑中國的發展,總之不符合他們民主的定義,甚麼成就都不值一談;另一方面又以「六四」為題材,在中小學的老師心中深植恨國的因子,並從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生。

經數十年的洗腦,年青一代的香港人不要說以中國為榮,就是言談間不以中國為恥,已是萬幸。由此形成一個荒謬絕倫的情境:在中國越接近復興,人民生活越見富足的時候,也是香港年青一代最恨國最好言「支爆」的時候!

支聯會的「愛國」是師承自教協的「愛國不愛黨」論,方法是先把「國」虛化成一個文化符號,是正面光明但又觸碰不到的,再把所有實際的操作歸為「黨」的行為,那是黑暗無法無天又清楚可見的,再久而久之,「愛國不愛黨」就能成功過度到「不愛國更不愛黨」。從司徒華到張文光,支聯會長時間是和教協是一體兩面的,他們這種語言騙術也是一脈相承的。

那教協又是學誰的?英國的殖民地教育政策。

英國人能殖民全球、能以人少治人多,除了「扶植少數治多數」、「以X制X」、「挑動民族分裂」等統治術外,還有更高明的殖民教育政策,它用兩項手段防範民族主義,第一是「非政治化」(depoliticization),即壓抑和化解可能挑起反殖民族主義的學科內容;第二是「去處境化」(decontexuatlization),透過課程內容的編排,刻意解構課程的整體性,削弱民族情感元素,從而使其失去原本可以體現的民族主義影響。

這兩種手段,套在支聯會的邏輯上,「非政治化」是用在「愛國」上,就是把國變成虛無縹緲的象徵;把「去處境化」用在「不愛黨」上,黨的許多作為,無論成敗都要放在百年中國艱辛探索的尺度上看,才有價值,才知道前因後果,如把這個處境解構了,一切就成了庸人自擾和無病呻吟。

因此,我會視支聯會為港英餘孽的一部分,這個打着「愛國」旗幟的組織,是潛藏得最深、危害最大、最需要打倒的。

文:悠然

學研社成員,香港七十後傳媒人,港大經濟系畢業生,從事媒體編、寫、評、教工作達二十年,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,現為自由撰稿人,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